您的位置:天气预报查询一周

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 三伏天防暑常识

更新时间: 2024-05-07 13:46:21

导语: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接下来的内容将从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和三伏天防暑常识开始,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   三伏天防暑常识

一、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

三伏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。据唐人张守节所说:“六月三伏之节,起秦德公(秦宪公之子,春秋时期秦国国君)为之,故云初伏,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。”这句话揭示了“伏”字的含义,即隐藏、躲避,以避免盛夏的酷暑。

其次,从气候特点来看,三伏天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此时我国大部地区处于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。按照我国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,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,合称“三伏”。由于这段时间内气温高、湿度大、气压低、风速小,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中暑和不适,因此被称为“三伏天”。

此外,《汉书·郊祀志注》中对“伏”的解释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。它说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升。故为藏伏,因名伏日。”这里的“伏”可以理解为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地下,这也是“三伏天”名称中“伏”字的另一种含义。

二、三伏天防暑常识

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、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,建议可选择游泳、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。

要多喝白开水,并且要定时饮水,不要等口渴时再喝,口渴后不宜狂饮。应少喝果汁、汽水等饮料,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,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,影响消化和食欲。

不宜过量饮酒。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,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,若大量饮白酒,更会助热生湿,无异于火上浇油。

饮食不宜过于清淡。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,出汗多,消耗大,应适当多吃鸡、鸭、瘦肉、鱼类、蛋类等营养食品,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。夏天的时令蔬菜,如生菜、黄瓜、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;新鲜水果,如桃子、杏、西瓜、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%,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。

午睡时间不宜过长。午睡时间过长,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,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,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。

忌受热后“快速冷却”。炎夏,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,喜欢不是开足电扇,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,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,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,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,使人头晕目眩。

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。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,即使天气再热,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,三伏天防暑常识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标签:

天气预报查询一周-www.tianqiwen.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,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,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
电话:邮箱: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07